Skip to main content

04 协议分层

TCP/IP 网络分层模型

  1. 链接层(link layer):在以太网、WiFi 这样的底层网络上发送原始数据包,工作在网卡这个层次,使用 MAC 地址来标记网络上的设备,也叫 MAC 层。
  2. 网际层(internet layer):IP 协议处在这一层,用 IP 地址取代 MAC 地址,把许许多多的局域网、广域网连接成一个虚拟的巨大网络。
  3. 传输层(transport layer):保证数据在 IP 地址标记的两点之间可靠地传输,TCP/UDP 协议工作的层次。
  4. 应用层(application layer):Telnet、SSH、FTP、SMTP、 HTTP 等。

OSI 网络分层模型

开放式系统互联通信参考模型(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)

  1. 物理层:网络的物理形式,例如电缆、光纤、网卡、集线器等等;
  2. 数据链路层:它基本相当于 TCP/IP 的链接层;
  3. 网络层:相当于 TCP/IP 里的网际层;
  4. 传输层:相当于 TCP/IP 里的传输层;
  5. 会话层:维护网络中的连接状态,即保持会话和同步;
  6. 表示层:把数据转换为合适、可理解的语法和语义;
  7. 应用层:面向具体的应用传输数据。

两个分层模型的映射关系

  1. 第一层:物理层,TCP/IP 里无对应;
  2. 第二层:数据链路层,对应 TCP/IP 的链接层;
  3. 第三层:网络层,对应 TCP/IP 的网际层;
  4. 第四层:传输层,对应 TCP/IP 的传输层;
  5. 第五、六、七层:统一对应到 TCP/IP 的应用层。

TCP/IP 协议栈的工作方式